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遗梦到徽州的情感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遗梦到徽州的情感的知识,包括遗梦到徽州原文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导语:徽州的复名成了热门话题,各种争议层出不穷,在这雨季,一个残缺的徽州让一府六县的徽州遗民呼吁了30年,只是那30年前的雨在这秀美的古徽州越来越大,以下是我整理的描写徽州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月的天气,最美不过的是这江南缠缠绵绵的雨季。
漫山遍野的新绿在微风的轻拂下,泛着跌宕起伏的波涛,仿佛是一弯洁净的海水,来回拍打着承载它的大地。
七彩的花儿,装点成一只只形色各样的小船,在这绿色的海洋里泛舟航行,徜徉着的快乐美丽。
天空中常常飘着蒙蒙的雨滴,而却听不见任何一丝雨落的声音,只看见那轻盈的一滴落在新发的绿叶红花上,便使得这天然的绿和红显得那么的娇嫩欲泣。
细雨缠缠绵绵的不肯离去,整个大地都被润湿,而被湿润的水气滞留在山间,遇着了清冷的空气,便蒸腾起薄如蝉翼的雨雾来。
这萦绕着翠绿山色的雨雾,像是一层轻薄的灰白色面纱,遮盖了山色的谲奇,却也给这原本的美丽风景增添了几分神秘。
远远望去,白色的雨雾飘荡起伏着,墨绿的山峦若隐若现,倒也像是神话中的蓬莱仙境。
天开神秀的无双胜景里,不知埋藏着多少才子佳人的纠葛缠绵。
千百年来,也不知这块神秘的土地创造了多少惊世传奇。
徽州人便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样的人间仙境中。
用今天人的眼光来看,能够居住在这样天造的美景中,是羡慕也得不来的福气。
可是上溯到千百年前,这里的人们却无暇眷恋这里的美丽。
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社会,似乎从来看重的都只有那些能够养育自己的良田耕地。
但是看似广袤的徽州大地,拥有的却只是在崇山峻岭中可怜的一点点盆地,而美丽的山色里却难以种植金灿灿的稻米。
勤劳的古徽州人在河湖经过的狭小平地细心开垦着每一寸田地,但每年的收获却也只能勉强糊口而已,“衣食无忧”都成了一种奢求。
假如世世代代的徽州人真的就只是过着这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那便永远也不会创造出惊艳后世、纷繁锦绣的地方文明。
古徽州人从来都没有向命运屈服,因为他们骨子里拥有的不仅仅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流淌着锐利进取的沸腾血液。
人们不甘于一辈子埋没在深山老林中去开垦贫瘠的立锥土地,他们要追求富裕,追求幸福的生活。
于是纷纷立志外出闯荡,或是读书、或是营商、或是其他行当,总之是要走出大山。
而最终的事实是,不服输的徽州人在他们从事的各个行业里都创造辉煌。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徽商曾经在明清两代称雄全国长达四百年,这已然是不朽的传奇。
直到如今,那段辉煌的往事也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沉淀而化作历史的过眼烟云。
当你来到徽州大地,来到徽商巨贾们留下的豪宅华府里,你便依旧能够感受到这里的深厚气息。
徽州的古建筑透露出的是一种秀外慧中的美。
也许是因为徽州商人们从来不喜欢显露自己的财富,于是我们看见的豪宅也大抵都是“青砖黛瓦马头墙”这样的整齐划一的外表。
而这朴素中透露出来的却是一种别样的威严和华丽。
各不相同的室内的布局与装饰,却又直接彰显着主人的富足和品味。
雕栏画栋的巧夺天工,玉石金器的陈设,亭台楼阁的雅致,花鸟鱼虫的点缀,无不投射出富商们娴雅的`生活情趣。
而富丽堂皇的室内,却怎么也不会让你感觉一丝充满金银气息浓妆艳抹的俗气。
这不仅仅是因为徽州商人喜欢风雅之物,而最重要的是徽商们骨子里流露出的文化气息。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和崇尚读书的观念在古徽州也留下很深的烙印。
可偏偏是天运不祚,耕地在徽州太少也太珍贵了,以至于“早耕晚读”的生活逐渐变成了一种幸福的理想。
徽州有句流传久远的歌谣这样唱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不屈不挠的徽州人没有选择怨天尤人,他们懂得如果一味的守旧便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潦倒。
于是他们笃信“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这样的格言,不顾当时社会舆论的鄙夷,走出大山,开拓商路,默默的耕耘这条发家致富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徽州古人们在崇山峻岭、断崖峭壁间披霜露斩荆棘,不畏死伤之艰险,以开尺寸之路。
而此羊肠小道,上通苏杭,下抵闽粤,在祖祖辈辈的苦心经营下,最终达到往来商贾逐渐络绎不绝,贸易遂日趋发达空前局面,成为徽商发迹的黄金商路。
后世人赞誉说,这是徽州人独有的一种“徽骆驼”精神创造的成功。
“不服输、不怕苦”是这种精神里面最重要的部分。
徽商成功的背后,蕴含着的血泪心酸也许只有真正了解这块土地的人才能够知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徽州人是被迫经商的,而他们骨子里始终向往着的却是读书人的生活。
从古至今,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可谓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皖省历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这块风水宝地,其中不乏朱熹、戴震、胡适之类的学者大儒。
自宋代以来,历朝徽州府的状元及第比比皆是,以致世人称颂道“东南邹鲁”,“状元故里”,总总美誉,名噪一时。
想比与富甲天下的豪迈财气,徽商们跟看重的却是“天子门生”的光宗耀祖。
即便是在徽商显赫的明清两代,读书人取得的成功让纵使是家财万贯的巨商大股们也艳羡不已。
在封建社会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是无论用多少钱也转换不来的深刻印记。
徽州商人们崇尚文化书理,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在商界的驰骋逍遥,“读书”也是他们一直长期坚持的东西。
徽商们常常是手不释卷,亦商亦儒,工于书画,俨然文人人雅士。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富起来的商人们在故里兴资办学,崇文重道,推己及人,使得徽州大地文风盛行。
这也就是徽州商人和文人一直都是翘楚华夏的重要原因。
靠着勤奋和天资,徽州古人们在崇山峻岭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印记。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今时不同往日,任何的显赫辉煌的过去也可能化作尘埃被历史的长河冲刷掩埋。
走在这里,踏着青石板铺成的古路,寻访曲径通幽的小巷和历经沧桑的石桥和依旧矗立的溪边码头,这些古老的遗迹都在述说着这里厚重的历史沉积。
也许每一块石头,每一条小巷,每一座石桥和码头,背后都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千百年过去了,祖先们留下的这些东西却从来没有改变,人们依旧居住在祖先创造的环境里,只是增加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村落伴着河流井然有序的排列着,村子里的每一样建筑依旧还是鳞栉次比。
虽然现在已经不可能像古人那样生活,但是传统却从来没有被抛弃过。
现在的徽州人依旧跟过去一样,尊师重道,勤奋坚韧。
崇山峻岭的阻隔,也使得徽州保留了完整的古代气息。
没有繁华都市的热闹喧嚣,只留下淡雅恬静的自然风韵。
在这里,天人合一的哲学态度长久流传着,保证了人和自然的琴瑟和谐。
生活在其中,我们宛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身处在中国国画里的乡村中,就和那笔尖留下的写意墨水一样,徜徉自由,无拘无束。
我们逐渐明白,为什么会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墨,赞美徽州的美丽,这份美丽也不仅仅是天造地设的风景,还有住在这美景里的人。
于是我们也不难理解,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不是不想去安徽,也不是想去安徽;去安徽没有理由,不去安徽也没有理由;但还是去了安徽。
单位要组织出去旅游。
有的说去安徽,有的说要去上海,有的说要去南京,有的说要去江西————“那就去安徽吧!
”我想。
我这样说,好象没有经过大脑,又好象经过深思熟虑。
四月的春天,满山遍野鲜花绽放。
春天写满了天,绿透了山,填满了海;春天走进了乡村,也溜进了城市。
春天写在人们的脸上,春光洒在游人的身上。
我也混在游人的队伍中,放松一下心情,感受一阵春的气息,嗅一嗅花的芬香,抖一抖身上的灰尘,排一排心中的郁闷。
从衢州到屯溪,二个小时,我睡了二个小时。
二十八个同事,二十八种心情,到过安徽的说安徽,没去过安徽的想安徽。
三年前,我晚上从上海去庐江,呆了二天,然后又连夜从合肥回家。
安徽也算去过,但对安徽没有形象,只觉得安徽人好客,安徽菜好吃。
虽然没有游历过安徽的名山大川,但向往黄山,钟情徽派建筑,敬仰徽州商人智慧,尤其徽州商人背后的女人。
其实在江南,在北方,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徽州的影子,我家的老屋也是徽派建筑,粉墙,青瓦,马头墙。
安徽是古安庆府和徽州府的合称。
现在的皖南就是古徽州。
徽州商帮,在明清居全国十大商帮之首,徽商称雄商界三百年,“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徽州的山川风景之灵气和徽州的工匠之智慧,徽州商人的财富和徽商文化,创造了徽派建筑,使徽州成为徽派建筑的博物馆。
徽州的优美地理位置、发达的新安江水系和物产丰富的木材、茶叶等,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的徽商。
走进“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就象走进明清民居博物馆;走进牛形古村落的宏村,就象走进“中国画里的水乡”;走进神秘的南屏,就象走进迷宫;走进千年关麓,才知道徽州商人的强势;走近棠樾的牌坊,透着寒气,坚硬冷峻、青苔斑驳的石牌坊倾诉着神秘厚重,震撼肺腑的故事————来到绩溪的龙川,这里诠释了1600多年的“风水宝地”。
龙川村,东有龙峰耸立,西有凤山对峙,北有登源河蜿蜓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
站在高处俯瞰,龙川村依青山傍碧水,龙川水绕村东流,村落象条船,村里有千回百转的古廊桥、有历经千年的胡氏宗祠、有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有千百媚的水街、有三江汇流的园林水口————那一座座牌坊是徽州人的精神家园,那古村落和古建筑是远古徽州的繁华和富贵,牯牛降的原始自然传递出徽州大地的久远、淳朴和原生态的珍藏,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对徽州商人的财富,对徽派建筑的艺术,对徽州工匠的聪明,对徽州自然风光赞叹不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记住那些成功商人背后的徽州女人。
一个女人,一个梦,一世夫妻三年半;一条辫子,一副枷,沉沉噬尽风华。
据导游介绍,在当地有这样一个传统:男孩子长到十四五岁便要出门从商,一去便是十几年,其间他可能会回来一次,迎娶父母为他选定的妻子。
当婚礼结束后,男人就必须重新离开故土,外出经商。
下一次回来很可能就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而他的妻子则只能留在家中侍奉公婆,育子读书————一片斜阳晚照,已无心对着明镜打扮装束。
风流云散,袅袅摇曳的长裙在晚风里张扬着,琵琶声声催人心弦,凄婉悲噎,曲折缠绵,不知是否已穿过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传送到了千里之外,只是那一弯新月如昨日————直到晚年自己的丈夫衣锦还乡。
徽州的古民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高高的马头墙上只开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因为男人们长期在外,担心家里“红杏出墙”,不让她们窥视屋外的男人,当然也阻挡了男人窥探深宅大院里寂寞娇妻的视线。
久久地倚栏,只为追忆是刚泛青时的美好年华,含情是那时的缠绵,脉脉是今生的牵挂,如同那漫天飞舞的杨花再也进不了眼底,在粉墙黛瓦的小楼中极目远望,明月静溢,四时不同,只有孤灯依旧,丢不弃、抹不掉的仍旧是岁月的年轮,千载之下千年的梦,一觉醒来发已白,如霜雪,曾经的妩媚生姿,如断了线的纸鸢在天际里找不到踪影。
徽州留守女人并没有因为情感的煎熬、性的压抑、生活的苦寂而郁闷,因为她们的眼里从来没有放弃过冀盼。
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的女人们,她们阐释生命的方式自然有着衍生于性别的执着与精彩。
也许这是她们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情所致;也许是传统礼教和闭塞的穷乡僻壤使女人们对生命对自由始终处于一种蒙昧状态。
正因为有这样的荣耀与信念的引领,这里曾崛起一群贤淑、内敛、坚韧、豪迈、忠贞、勤勉,浸润古徽州文化精髓的的女性。
百年前的徽州文化鼎盛,徽州女人功不可没。
徽州商人、徽州建筑、徽州女人,并不是徽州文化的全部,但诠释着徽州文化。
可这也不是我要来安徽的理由。
我是带着内心的不安而思念安徽;带着不解而神往安徽。
1.关于茶的诗句古诗
1、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顾况《焙茶坞》
2、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4、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六羡歌》
5、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1、《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明代汤显祖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译文:沿着黄河长江之类的富饶之地旅游才能看到富丽堂皇的景象,一生吃痴到绝处,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
2、《徽州》——宋代赵师秀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
译文:山围绕着清溪,清溪水环绕着城,白云和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只能目视,却不可附于丹青之上。
各个地方的楼台都隐藏着郊野的景色,朗朗书声伴着星星灯火徘徊在静谧之中。
3、《夜泊屯溪记》现代郁达夫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
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译文:新安江水澄澈碧透,悠然地向东流去,两岸的乡村人家就像散落飘浮在水上的小舟,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这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新安江,宛若仙境,可与那令人赞不绝口的水乡扬州相比美。
4、《新安滩》——清代黄景仁
一滩复一滩,三百六十滩。
一滩高十丈,新安在天上。
译文:新安江内一滩又一滩,经过一滩好象增高十丈。
要经过三百六十滩,那就是三千六百丈。
那么,它的发源地——新安,就在天上。
5、《小桃源》——唐代李白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经夜后寒。
译文:皖南黟县乡村山水,犹如世外桃源,风景优美,山水景物可达百里。
有好多有灵性的花草树木,人们都崇尚古风。
集市很早就散了,夜里的山就冷冷清清的了。
关于"茶"的诗句是非常多的,提供一部分供你参考:1、前月浮梁买茶去(唐·白居易·《琵琶行》)2、日高人渴漫思茶(宋·苏轼·《浣溪沙》)3、早茶采尽晚茶出(宋·陆游·《示儿》)4、林间携客更烹茶(宋·辛弃疾·《鹧鸪天》)5、三杯浊酒一瓯茶(宋·无名氏·《鹧鸪天》)6、待羔儿、酒罢又烹茶(宋·辛弃疾·《满江红》)7、馀甘解助茶清(宋·无名氏·《临江仙》)8、鬓丝几缕茶烟里(宋·陆游·《渔家傲》)9、鬓丝几缕茶烟里(宋·陆游·《渔家傲》)10、酒阑更喜团茶苦(宋·李清照·《鹧鸪天》)11、酒阑更喜团茶苦(宋·李清照·《鹧鸪天》)12、茶甘饭软(宋·陆游·《沁园春》)13、已改煎茶火(宋·苏轼·《南歌子》)14、喜观书不用、菊茶明眼(宋·无名氏·《沁园春》)15、奇茶堪献仙家(元·无名氏·《沁园春》)16、举觞无复问煎茶(宋·韩淲·《浣溪沙》)17、嫌茶爱酒(宋·沈瀛·《减字木兰花》)18、粗茶淡酒(宋·沈瀛·《减字木兰花》)19、茶瓯酒碗试濡唇(宋·韩淲·《浣溪沙》)20、春笋惯分茶(宋·史浩·《临江仙》)21、一缕茶烟透碧纱(清·纳兰性德·《采桑子》)22、篝火为试江南茶(宋·陆游·《梅花》)23、茶鼎熏炉宜小住(宋·辛弃疾·《减字木兰花》)24、活火分茶(宋·李清照·《满庭芳》)25、省事嚼茶芽(宋·陆游·《即事》)26、堕巢篝火唤煎茶(宋·陆游·《秋思》)27、晴窗细乳戏分茶(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8、好事新分安乐茶(宋·陆游·《杂兴》)29、清甘夸说与茶便(宋·程大昌·《浣溪沙》)30、唤客烹茶闲话了(宋·吴潜·《满江红》)31、更拟索茶煎(宋·赵彦端·《临江仙》)32、风雨扬茶烟(宋·吕渭老·《水调歌头》)33、晴瓯茶泛雪花香(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4、云门胡饼赵州茶(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5、采蕨蕈煎茶(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6、茶抽雀舌郎忙摘(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7、触翻茶瓢(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8、饭后更煎茶一盏(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9、笼暖焙茶烟(唐·白居易·《即事》)40、摘茶人自忙(宋·黄庭坚·《阮郎归》)41、笔床茶灶(宋·陆游·《苏武慢》)42、薄茶佳客随情(宋·宋太宗·《缘识》)43、旋烹茶感南认(宋·宋太宗·《缘识》)44、萧寺寻茶(宋·朱敦儒·《朝中措》)45、溪姑负笼卖秋茶(宋·陆游·《秋兴》)46、烹茶上酒楼(宋·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47、酽茶三五碗(宋·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48、曾到未到俱吃茶(宋·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49、茶醒睡眼(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50、茶湔舌颊甘(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51、到不到赵州吃茶(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52、茶瓯金缕鹧鸪斑(宋·管鉴·《浣溪沙》)53、清风横点白云茶(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54、寒凝茶烟(宋·周邦彦·《诉衷情》)55、茶胜薄(宋·李曾伯·《满江红》)56、茶瓯不少辍(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57、且饷田畯茶(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58、僧来不厌茶(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59、僧老识茶味(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60、蒲团茶味足(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61、茶添胜致(宋·杨无咎·《朝中措》)62、茶盐贺喜(宋·曹勋·《水龙吟》)63、山寺馈茶知谷雨(宋·陆游·《春日》)64、见僧舍、茶烟飘湿(宋·葛长庚·《贺新郎》)65、茶盐坑冶仓场务(元·梵琦·《渔家傲》)66、撮角茶床金钉校(宋·王珪·《宫词》)67、内库新函进御茶(宋·王珪·《宫词》)68、两腋清风茶一杯(宋·陈人杰·《沁园春》)69、茶枪小摘春明(宋·方岳·《西江月》)70、茶瓯禅榻两相宜(宋·张道洽·《梅花》)71、茶瓯罢、清风顿生双腋(宋·无名氏·《声声慢》)72、嫩汤茶乳白(宋·陆游·《寓叹》)73、一杯茶罢成行计(宋·吕渭老·《渔家傲》)74、倒不如淡饭粗茶茅屋下(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75、把一个花花世界喝了甜茶(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76、岩前恨欠煎茶地(宋·陆游·《夏日》)77、腊茶盂子太清些(宋·刘克庄·《浪淘沙》)78、邻翁能共一瓯茶(宋·陆游·《野兴》)79、闲院自煎茶(宋·陆游·《乌夜啼》)80、只有茶瓯味最便(宋·李之仪·《南乡子》)81、茶罢竹间携手(宋·姚述尧2·《好事近》)82、蒲团茶鼎掩山扃(宋·周密·《浣溪沙》)83、今日薰香瀹盏茶(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84、飞来峰下吃茶去(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85、今岁丝纶茶药(宋·程大昌·《好事近》)86、天子须尝阳羡茶(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87、爱眠新著毁茶文(宋·陆游·《幽居》)88、村女卖秋茶(宋·陆游·《幽居》)89、闲中一盏建溪茶(宋·张抡·《诉衷情》)90、故绕茶醾架底行(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
琴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返。
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
白居易
故情周币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蒙山白云岩茶
黎阳王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蜀茗诗
施肩吾
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周况先辈子朝贤乞茶诗
盂郊
道意忽乏味,心绪病无惊。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绕方?。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曾向贵人得,最好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西山兰若试茶歌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如傍芳丛摘鹰咀。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澈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辨煎,相君有录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自煎俄顷馀。
木兰醉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步风尘。
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歧石人。
茶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咏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茶》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5.关于茶的古诗20首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
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
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
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
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3、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4、满庭芳·茶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
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
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
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
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
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5、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代: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译文: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
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
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
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
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
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
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扩展资料
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
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
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
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竹间自采茶
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余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彼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喜园中茶生
韦应物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群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
钱起
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
玄谈兼藻思,绿茗代榴花。
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斜。
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西山兰若试茶歌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篆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可知花蕊清冷味,须是眠云跋石人。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讲的是人间第一的四川蒙山紫笋茶;
“遥想解酲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这是福建隆兴的“壑源春”;
“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春”——是说浙江长兴顾渚茶;
“嫩白半瓯尝日铸,硬黄一卷学兰亭”——此言绍兴的贡茶日铸茶;
“春残犹看小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说的也是贡茶北苑茶;
“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试小雪”——这说的是另一个贡茶福建建溪茶。
武夷茶歌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故人寄茶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贡馀秘色茶盏徐寅
捩碧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
轻施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
嫩荷涵露别江滨。
中山竹叶香初发,
多病那堪中十分。
尚书惠蜡面茶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
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
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
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
晚铛宜煮北山泉。
汲江煎茶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王昌龄
良友呼我宿,月明悬天宫。
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
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
自从三湘还,始得今夕同。
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
各有四方事,白云处处通。
萧员外寄新蜀茶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浮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白居易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昨晚写齐云山时,就提到了汤显祖的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才刚进入徽州几天,真的就深深地为徽州而痴迷了。
而对于汤显祖这句语意不详的名言,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让人终生痴迷的梦境,也许就是徽州的模样吧。
几天来,从黄山脚下的查济,到翡翠谷、竹海、塔川、卢村,再到宏村、南屏、西递,昨天从齐云山下来,又到了休宁、许村、棠越,着眼处,翠得滴出水来的风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马头墙飞檐的民居,无言诉说着岁月沧桑的牌坊,平坦地蜿蜒在深山中象高速公路等级般的乡道县道,更有在舌尖上挑逗着味蕾的毛豆腐臭鳜鱼,连软糯缠绵听不懂的徽州土话也觉得好听.....我真的不想回家了,真想就这样一直在皖南走下去。
昨天从齐云山上下来,途经休宁,午饭后随便到城里逛逛,这个县城设海阳镇,唐代建县,城区被群山怀抱,夹溪江横水穿饶而过。
休宁历史悠久,文化昌盛,自古就是文人荟萃之地。
离我们吃午饭不远的地方,就是状元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吃了一惊,原来休宁是状元县,据说明清两代就出了19个状元,进士及第者更是层出不穷,不胜感叹。
快到歙县的时候,又经过了棠越。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
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进入牌坊群的时候已近黄昏,光线差些了,远观棠樾牌坊,成群排列,形成深灰的剪影,两侧是青青的油菜田野,走近牌坊,细读它,恍然回到当年的牌坊主人的显赫时代。
棠越牌坊群距徽州古城不到十公里,今天早上吃完早饭,我们就进入了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就是歙县县城,古称新安郡。
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这里多说一句,安徽省名的由来,就是由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组合而来。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
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
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我们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俯瞰古城,徽园、府署、许国石牌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等建筑依稀尽收眼底。
徽州府署是一座很有代表性的古时官衙,建筑威武气派,而斗山街则是民居的代表,深墙大院,小巷幽深,很有徽州传统历史气息。
古老又修新如旧的大街上,商业气氛相当浓厚。
想想也是,不然怎么叫徽州。
古城外的河叫练江,这条傍城而过的练江,是新安江的重要支流,明清时期是徽州通往江、浙的货物集散地,想当年川流不息的江水上一定是帆樯林立,风景如画。
沿江而下
1.5km就是渔梁坝,一个是大名鼎鼎,被称为“江南都江堰”的水利设施。
这座古代的拦河大坝,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近1400多年的历史。
它横截练江,科学调节流量,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
有很多学生在这里写生,我们和游人在这拍照,还有新娘在拍婚纱照,看过了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伟大,进入博物馆了解,才知道渔梁坝古时候的用处。
原来,古徽州分布在渔梁坝上下游的水路码头极多,在徽州人编纂的图记中,“相传(渔梁)水厚则徽盛,水浅则徽耗”。
意思是渔梁坝作为一个水利工程,承担着整个徽州府的水口的功能,坝下水流的急缓,决定着来往商贾的多寡,是徽州经济生活的重要命脉。
千百年来,徽州商人,就是在如此的码头登船出发,开始人生旅途的。
徽州古城虽好,总有离开的时候。
下午,我们离开歙县再次前往黄山。
一座座像珠链上的珍珠一样的古村落不时地映于眼帘。
郑村、唐模、潜口、呈坎,太多了,只能是走马观花,一个地方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妻说,看多了,视觉疲劳,好象也都是大同小异。
我知道我们走过的这些地方是古老徽州的核心腹地,这里小巷深处鸡犬和鸣炊烟袅袅,村廓四野群山如黛梯田层叠。
这里有着徽州风光的标志性风景,仿佛是千里徽州的浓缩画卷,展示着农耕文明的经典图画。
但我也知道,我们接触的仅仅是皮毛而已,要把它深入地写出来,得回家好好去沉淀,去思考,去回味,好在我写出来的是类似于游记的随笔。
徽州,藏于深山腹地之中,在这一片皖南山区的古村落里,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恬静中,即使在战乱期间,因为山高路险,这里也没有经历战火的摧残,依然是人间净土,也因此这些美丽的山村得以完整地保存。
几天来,我们不仅看到了徽山徽水的自然景观,也看到了延续至今的农商文明,有鱼梁古镇的一街市井,有歙县古城的前朝遗迹,有宏村的水墨西递的烟雨查济的沧桑,有古老徽剧的浅吟低唱,有文房四宝的砥砺怀旧,更有互联网络的时空穿越......徽州的美是遗世独立的又是婉约细腻的。
徽州是一本厚重的书,需要一点点去品味里面的苦辣酸甜,只有亲历阅过的人才知道。
当我走过那些非“主流”的古村,看着已半熟的油菜花思考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似有所悟。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的这句诗一经念出,便让人魂牵梦绕。
季春时节的徽州,幽香了季节,明媚了身心,沉淀了性情,和妻走在徽州的路上,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宁和平静,那么令人沉醉......
忆江南目录
源流
平仄
作词示例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温庭筠《望江南》赏析
刘禹锡《忆江南》赏析
其它作品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今陕西渭南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中唐大家,诗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少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接触与了解。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为文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之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早期所作讽谕诗如《秦中吟》、《新乐府》中不少篇章,尖锐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均甚有名。
与元稹友谊甚笃,诗亦齐名,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所著有《白氏长庆集》。
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
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
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编辑本段]源流
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自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本调遂改名为《忆江南》。
《金奁集》入"南吕宫"。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宋人多用双调。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本调二十七字。
首句为三字句。
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
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
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
第四句为平起平韵之七字句。
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
此调
三、四两句,其句法全与平起七言诗中之颔联无异;是以作者多用对偶,以求工整,历来词家,正多其例也
。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编辑本段]平仄
○⊙●
⊙●●○△
⊙●⊙○○●●
⊙○⊙●●○△
⊙●●○△
(○平●仄△平韵▲仄韵)
[编辑本段]作词示例
多少恨,
○⊙●(句)
昨夜梦魂中。
⊙●●○△(平韵)
还似旧时游上苑,
⊙●⊙○○●●(句)
车如流水马如龙,
⊙○⊙●●○△(协平韵)
花月正春风。
⊙●●○△(协平韵)
[编辑本段]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
日出江花红胜火②,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
(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
(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
(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
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
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
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
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
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
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
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
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
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
“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
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
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
能不想念江南?
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编辑本段]温庭筠《望江南》赏析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译文:
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注释: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
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人手法。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苹;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
洲:水边陆地。
赏析:
这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开头“梳洗罢”三字是略含喜庆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
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思妇的心上人虽无归期,但又有随时随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妇每日有此梳妆的功课,一丝不苟,理云鬓,施粉黛,成此柔媚风流之体态。
俗语说“久别胜新婚”,思妇不仅时刻盼望着丈夫回来,而且要在丈夫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与青春魅力,唤醒其久违了的夫妻情爱,提高久别乍逢时的爱情质量!
“独倚望江楼”是上句“梳洗罢”之后心理及行为的继续与深化,独倚望江楼,天际识归舟,其情殷殷,希望满怀;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寻常而富有美感。
此句“独”字也有特殊含义,思妇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是她羞惭心理的写照。
故思妇眺望、企盼情人之举动又有怕人识见的羞怯心绪,是思妇特殊身份的表征,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
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然而却是迷离着玫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
接下来“皆不是”一语猝然将这梦幻扯破,重新将思妇抛向绝望的境地:看来今天又是白等了!
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脉脉斜晖,这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倍添思妇“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
这无知的斜晖与悠悠江水每天此时相拥相恋,缠绵于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画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美丽图画,不正是人间夫妇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某种象征吗。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让思妇肠断呢?”
“肠断”是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这里形容思妇极度的相思之苦。
“白蒴洲”也非等闲之笔,因“苹”为水草,苹、水相依而生,苹失水则死。
妇人不能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无水之蒴吗!
触景生情,能不伤怀?
诗贵含蓄,温庭筠此词深谙妇人心理,寥寥数语,写尽思妇不尽情思,堪称千古绝唱。
[编辑本段]刘禹锡《忆江南》赏析
忆江南----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凝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这首词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乐天春词,即指白居易《忆江南》词。
这是一首伤春词,首两句感叹洛城春去,写人与春天的惜别之情;中间两句,拟人的手法写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弱柳随风舞动,仿佛挥袖伤别;兰草沾着露水,仿佛洒泪辞春。
最后一句是“曲终奏雅”,一语道出:面对此情此景,即使独坐也要发愁。
在短短的五句话中,能写出这么深厚的情感,是很不容易的。
清人况周颐称这首词为"流丽之笔",简洁明快确实是刘禹锡小词的一大特色。
赏析:
这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
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人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让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叹之词。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来说也有无限依恋之情。
她仿佛看到,春天在归去的当儿,还向她殷勤致意,恋恋不舍的道别。
“去也”一词,感情色彩极浓,词人用拟人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写出它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词人仍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了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不胜依依,恍如一位妙龄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晶莹闪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别之际泪洒罗巾。
“举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辞,正因为她惋惜春归,因此才觉得周围的客观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样扼惋叹惜。
总之,词人不写人惜春,却写春恋人,这样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写得婉转有致,耐人寻味。
“独坐亦含嚬”,由此词人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惜别之人——洛城少女。
这时,洛城少女正独自端坐在花尽春空的庭院,嚬眉蹙额。
由词中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无论是独吟、独赋,还是独思、独坐都无法排遣内心满腹的愁绪。
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带给她无限的欢乐或者说曾激励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阑花谢,欢乐已成为过眼烟云,理想也最终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对物伤怀,黯然伤神罢了。
总之,此句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加增添了全词的抒情色彩。
纵观全词,词人巧借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从而寄托了自己盛年难再,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喟叹之情,由此使得全词情调哀婉,充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然而又不流于绮靡。
[编辑本段]其它作品
望江南闺情[张先]
香闺内,空自想佳期。
独步花阴情绪乱,谩将珠泪两行垂。
胜会在何时。
厌厌病,此夕最难持。
一点芳心无托处,荼縻架上月迟迟。
惆怅有谁知。
望江南[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焦,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听笛雨萧萧,人语译边桥。
望江南〔蒲远理〕
烟雨夜,天外渐凄迷。
杏雨飘飘人去后,秋风瑟瑟雁来时。
佳梦竟无期。
芳迹渺,脉脉此情真。
明月不知遥夜恨,天君犹有桂花醇。
僻远念晨昏。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关于遗梦到徽州的情感,遗梦到徽州原文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